- 成都
-
-
装修对每一个家庭而言,绝对是一件大事。少则几万,多则十几万甚至更多,对于大多数业主来说,这是一笔不菲的支出。因此,很多经济不甚宽裕的业主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,在选择装修公司的时候,价格成为影响其考量的重要因素。
为了迎合业主想低价装修的心理,很多装修公司推出一系列低价套餐,以“薄利营销”的噱头吸睛业主,这无疑正中为装修预算高而发愁的业主下怀。想睡觉有人送来枕头,对装修一知半解的业主面对装修公司的低价套餐,自然是难抵其诱惑。
自觉占了很大便宜的业主,在装修公司“优惠”活动现场排起了长龙,迫不及待抢占“优惠”名额,但殊不知正一步步踏入低价陷阱之中。等到合同签订,开始施工之后,很多业主才如梦方醒,原来所谓的低价装修不过是套路与陷阱,实际花费比合同预算硬生生超出好几万。
为何会如此?装修公司低价套餐背后到底存在怎样的猫腻?装修公司又是如何将低价的薄利营销升级为暴利的呢?
其实,这个过程并不复杂。装修公司所谓的低价套餐不过是其吸引业主签单的手段,在装修材料费用及人工费用普遍上扬的今天,装修公司报出的低价是难以支撑其正常运营。“羊毛出在羊身上”,前期让出的利润肯定要从后期的施工过程中找补回来的。而这个找补的手段,在行业内已不是什么秘密,那就是增项,而且增项多是出现在价格较低的装修套餐上。
很多装修公司设计师在做套餐预算时,为了让总的报价看起来低一些,更符合业主的心理价位,都会在合同上动手脚。业主认为的套餐是所有项目全包,但实际的合同中“套餐水电不全包”、“方量算少”的现象不知凡几。装修一开工,这些装修公司会想方设法让你往里加钱,使得前期看似“薄利”、“低价”的装修费用日益水涨船高,达成其高利、暴利目的。
增项,是家装过程中一个令广大业主深恶痛绝又防不胜防的事情。但装修中的增项也分两种情况。一是正常增项,比如业主的设计意向有变动,临时增加施工程序,或者是其它不可控因素引起的增项;第二则是恶意增项,装修施工方在合同或预算表上设置一些模棱两可的条款,到动工时才明确告知业主要求,让业主进退两难,明知多花了冤枉钱也只有硬着头皮做下去。
那么,业主朋友如何界定正常增项与恶意增项呢?举个例子,假如原来只需要铺贴阳台瓷砖,但为了整体呈现效果的考虑增加了墙砖铺设,这就属于正常增项;恶意增项的特征是之前谈好了价格与项目,实际施工时施工方却告诉你,如果不增加某些项目就没办法继续施工,或者是多番诱导业主产生增项,则属于恶意增项。
为了避免装修中恶意增项的困扰,业主在装修消费时,一定要慎重。对于装修公司提供的服务项目、计费方式、计算方式等事项一定要事先约定清楚,尽量签订由行政部门监制的合同示范文本,明确合同文本中的增项可能,拒绝恶意增项。
此外,尽量选择口碑好、服务好、信誉好,有监督体系的装修公司,不要因贪图一时便宜使自己陷入装修公司的套路与陷阱中。